“海里哪来的路啊?”当张伟丽饰演的阿汐在浪涛里比出“撑船”的手势,张子枫眼里的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——《下一个台风》定档预告里的这一幕,网友看了都忍不住说“隔着屏幕都跟着揪紧了心”。这部现实题材电影马上要在10月25日登陆全国院线,由李玉执导、方励监制,还凑齐了张子枫、张伟丽、李心洁、姚晨这样的全女性核心阵容。刚官宣的时候,就凭着“创伤救赎”的主题和演员们突破以往的表现,把#李玉又拍了部女性狠片#这个话题送上了热搜。
这次张子枫彻底丢掉了“国民妹妹”的标签,在片里演的是遭遇校园侵害后逃到海岛的林沫沫。预告里她左眼裹着渗血的纱布,坐在礁石上喃喃地说“我也不是想死,就是不想跟那些肮脏的人待在一个世界里”,声音里的颤抖、眼神里的空洞,被观众夸是“教科书级别的创伤演技”。为了贴近这个角色,她不光主动减了10斤,还反复看真实受害者的访谈视频,就连拍淋雨戏的时候,都主动要求延长拍摄时间,就为了抓住那种“被绝望泡透了的状态”。
更让人惊喜的是张伟丽的大银幕首秀。这位综合格斗冠军收起了拳台上的锋芒,演的是土生土长的失语女孩阿汐,全程都靠肢体动作和神态传递情绪:被渔民嘲笑时攥紧渔网的指节、安慰沫沫时轻拍后背的力道、反击骚扰者时坚定的眼神,连导演刘伽茵都忍不住夸“演得是真牛”。为了还原角色,她提前三个月学手语,还跟着渔民体验青蚵养殖,掌心磨出来的茧子成了最真实的“道具”。这种反差感让#张伟丽演技逆袭#的话题,半天时间阅读量就破了3亿。
配角阵容里也藏着不少惊喜:李心洁演的青蚵嫂看着像个市井妇人,可临终前说出来的秘密却成了剧情的转折点,她裹着蓝布头巾在灶台前的沧桑模样,和之前文艺片里的形象反差特别大;姚晨特邀出演的陈淑楠突然闯进两个女孩的生活,预告里她递文件时那复杂的眼神,被网友猜来猜去“到底是来救赎的,还是来制造风暴的”。
“自然的台风总会停,但人生里的台风,得靠彼此撑过去。”导演李玉用虚实交织的手法,让“台风”成了贯穿全片的核心隐喻。定档海报上,粉紫色的风暴和青蓝色的大海撞在一起,沫沫和阿汐一起坐在小船上破浪前行,身后紫红色的草丛,暗示着“平静底下藏着的危机”。这种意象在剧情里变得具体:台风过后的海岛废墟,对应着女孩们破碎的过往;两人一起修补渔船的画面,暗喻着“用友情把创伤缝起来”。
这部电影没陷在伤痛里反复展示,反而把重点放在“二次救赎”的力量上。当沫沫因为舆论的污名想放弃上诉时,阿汐拉着她在沙滩上画了条“会飞的鱼”;当阿汐被人说“失语就是懦弱”时,沫沫用自己的经历写了辩护词。这种“一个替你发声,一个为你守护”的羁绊,让李少红导演看完后感慨“这才是女性主义电影该有的样子”。而且青蚵嫂临终前的秘密、陈淑楠带来的外界冲击,让这场互助之旅多了不少波折,说它是“台风里的悬疑剧”也不为过。
创作初衷里藏着深深的人文关怀。监制方励坦言,因为女儿和自己少年时的经历,他对性侵议题特别敏感,而林奕含的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,更让他坚定了要参与创作的想法。李玉也透露,为了避免太煽情,特意弱化了侵害过程的直接呈现,转而聚焦“受害者的羞耻感与觉醒”,就像片里那句戳心的台词:“该觉得羞耻的,是那些伤害我们的人”。
作为擅长刻画女性群像的导演,李玉这次在沉重的题材里注入了“特别蓬勃的力量感”。编剧焦华静评价这是她“最有劲儿的一部作品”,比如阿汐面对骚扰者时,用格斗技巧反击的镜头,既呼应了张伟丽的真实经历,又打破了“失语的人一定柔弱”的刻板印象。还有李宇春唱的片尾曲《风眼》,那句“穿漂亮裙子走无人的街”,把女性的倔强和自由全唱进了人心里。
影片的预热方式也打破了常规。片方没放那些刻意催泪的片段,反而放出了张子枫和张伟丽的片场花絮:两人顶着台风实景拍摄时笑场,张伟丽还教张子枫打拳解压。这种“苦里找乐”的互动,让观众感受到“除了伤痛之外的温暖”。更贴心的是,片方计划在电影上映后推出“校园交流场”,还会邀请心理专家同步答疑,就是想让这部电影成为“讨论议题的起点,而不是终点”。
眼看10月25日的上映日期越来越近,不少观众已经开始提前锁票:“既想看张子枫的演技爆发,又想被女性之间的互助治愈”“李玉的电影从来没让人失望过,这次肯定得带纸巾去”。当两个受过伤的女孩在台风里互相支撑,这部电影或许会让更多人明白:人生里的风暴并不可怕,只要有人愿意跟你一起乘上一叶扁舟,就一定能驶向晴天。
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